10月31日上午,环境学科高峰论坛在学校梧桐语明德厅举行,此次论坛邀请到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彭永臻院士、华中师范大学张礼知教授、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刘晶昊高工四位知名专家学者,就环境学科和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发展现状向大家做以分享交流。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全体党政领导班子、全院教师、退休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及校友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院长杨家宽主持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做了“严控NOx和VOCs排放、推动PM2.5和O3协同控制”主题报告。郝吉明院士通过分析全国重点城市近几年氮氧化物、VOCs、PM2.5及臭氧浓度变化情况及空间分布特征,指出我国区域性污染问题仍然突出,节能减排任务相较世卫组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仍任重而道远。郝院士以美国大气污染现状及控制措施举例,强调氮氧化物及臭氧浓度控制应协同控制、综合治理。最后,郝吉明院士结合国情,高屋建瓴,就中国“十四·五”大气污染控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坚持科技引领,推动精准治污,构建中长期现代能源体系,严控机动车污染排放、VOCs排放等,持续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彭永臻做了有关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原理与技术的分享报告。彭永臻院士指出目前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过于“整齐划一”,应根据各地方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出台地方性标准规范。相较于目前主流城市污水脱氮技术仍存在到能耗高、消耗大等劣势,彭院士介绍了厌氧氨氧化耦合短程反硝化技术,该技术可以缩短污水脱氮流程,提高脱氮效率,同时减少有机碳源消耗,将是今后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过程的研究重点。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张礼知做了“基于铁循环调控的有机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氧化修复新策略”主题报告。张礼知教授主要介绍了铁循环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制,分享了环境催化剂在Fenton氧化体系构建中的应用与机理探讨。张教授指出,矿物表面的铁循环影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降解,是污染物降解的关键。为增强Fenton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张礼知教授使用一类还原物质,发掘了表面Fenton反应的潜力,并深层解析了表面Fenton反应的反应机理。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校友、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授级高工刘晶昊做了有关中国环卫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分享报告。刘晶昊结合近几个五年规划,回顾了近二十年我国环卫行业的发展,并用翔实的文字、丰富的图片、具体的案例向大家介绍了我国环卫行业高质量发展成就。刘晶昊指出,中国环卫行业正在由政府主导逐渐向市场引导转换,环卫行业将以标准为抓手,注重自身发展,加强环卫人才队伍培养,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各位专家学者的讲座妙语连珠、精彩纷呈,获得了与会嘉宾和师生们的阵阵掌声。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环境事业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