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下午5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邀请了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高乃平教授,面向青年教师以及研究生进行了学术交流以及学术创新的探讨。高乃平教授长期致力于建筑、能源与环境健康领域的研究,目前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健康分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通风技术委员会委员,Building and Environment期刊编委,获201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连续6年被Elsevier评为Built Environment领域高被引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企业委托课题40余项。发表SCI索引论文60余篇,已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高教授针对污水处理厂地下空间风井式活塞式通风技术展开探究。高教授与上海市政院合作开展研究,针对地下污水处理厂对通风的巨大需求,以及现有机械混合通风的技术问题,创新提出活塞式通风方式,取消了顶部风管,同时实现地下狭长空间的有效通风排污。首先,高教授通过分析通风均匀与排风有效性,不断优化通风方案。为了进行缩小尺寸实验,进行雷诺数无关性研究。进行缩小尺寸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对模拟对比。最后,将CFD数值模拟与缩小尺寸实验分析获取的结果应用于实际地下空间通风设计。在该项目结束后,还进一步将该新型通风方法与传统风管通风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获得了该风井式活塞式通风技术的节能性以及经济性分析结果。
在讲座内容结束后,于靖华老师、田志勇老师、王飞飞老师、徐新华老师、胡平放老师以及研究生向高教授提出了相关提问,进一步探讨了地下污染物溶度分布、排风的污染物处理问题、孔板实验与现场格栅风口设计的差异性问题、缩小尺寸实验的最小限制问题、通风规范内容问题等,高教授仔细进行了讲解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