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划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清华大学李先庭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20-12-14 浏览量:

2020年12月10日上午9点,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主任,李先庭教授,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会议室进行学术讲座并与青年教师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李先庭教授,1985年考入清华大学,1995获博士学位,2005年入选教育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获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现为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效、节能的人工环境研究,主编或参编著作8部,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其中英文杂志文章15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主要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人民大会堂、CCTV春节晚会演播大厅、奥运场馆等30余项重点工程。现为国际制冷学会E1委员会主席,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评估委主任,教育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分教指委秘书长,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热泵分会副理事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暖通空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制冷学会副理事长,CAR-ASHRAE Beijing Group负责人,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区域编辑, Energy and Building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ntilation、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制冷学报、暖通空调等期刊编委,国际室内空气质量和气候学会(ISIAQ)的Fellow和国际建筑性能模拟协会(IBPSA)的Fellow。

   

首先,环境学院副院长徐新华教授介绍了李先庭教授的研究成果及其影响力,然后李教授开始学术讲座。(1)李教授通过展示的建筑能耗数据充分说明了本专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阐释出其中的发展潜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机遇。(2)李教授分析了传统空调的问题,即室内所有热源+室外进入的热量在混合之后再被空调带走,很多时候这样做会额外增加很多不必要的能耗,于是提出了新的技术思路,即对负荷的品位进行分级并提倡营造非均匀空调环境。非均匀环境营造包括局部空间与部分时间空调,对室内非均匀环境分布规律提出可及度系列指标,为非均匀空调环境营造提供重要理论基础。(3)李教授提到可以利用自然能源实现高效的建筑节能,提出了利用低品位能源的嵌管窗结构,并建立了自然能源利用节能潜力评价的新思路与新指标。(4)针对创新科研工作思考,科研选题的方法思路,科研的灵感来源,并谈及了培养一个优秀博士生的条件。

                           

学术讲座结束后,徐新华老师对李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王劲柏老师首先对李教授的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就解决夏热冬冷地区居民冬季室内基本舒适环境营造进行了探讨;胡平放老师针对个性化通风方式与李教授进行了交流;于靖华老师对修正度时数评价方法是否可以用于自然通风环境进行了交流;田志勇老师、王飞飞老师以及研究生向教授提出了相关提问,对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等内容进一步进行了探讨。

学术讲座之后,建环系青年教师分别介绍各自的研究方向与工作内容,李教授分别对各位青年教授的学术创新工作进行了点评与建议。徐新华教授就科研团队建设模式与李先庭教授进行充分的沟通,李先庭教授提倡高校内部“和而不同”的科研团队建设模式,建议关注更大范围的研究工作,特别要关注本地区的建筑环境营造与节能问题。最后,王劲柏教授对本次学术交流进行全面的总结,并感谢李先庭教授的精彩报告及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