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建校70周年,营造我校良好的国际化氛围,增强师生的国际化意识,4月29日晚,我校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学术交流月-环境科学专场:基于功能材料的环境友好催化技术联合研讨会(HUST-SPBU Symposium)通过线上线下形式顺利举行。会议由两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牵头,环境学院张延荣教授课题组负责组织。圣彼得堡国立大学Irina Zvereva教授、Marina Shelyapina教授、Ivan Rodionov教授,环境学院张延荣教授、胡敬平教授、谢鹏超副教授、龚建宇副教授做专题报告,两校师生30余人参与本次研讨会。会议由环境学院侯慧杰教授主持。
图 联合线上线下研讨会
会议伊始,主持人侯慧杰教授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以及环境学院在校园环境、学生培养、师资力量及科研实力等方面的基本概况。侯慧杰教授介绍道,华中科技大学拥有“森林大学”美誉,绿化面积超过72%。2021年中国大学排名第八位,学生教育质量排名第三位。拥有包括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精密重力测量科技基础设施在内的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学院研究聚焦于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领域,具有学科交叉的优势,形成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平台。学院拥有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家学者。
本次研讨主题集中在光催化剂、多孔材料、纳米传感材料等功能材料以及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在光催化方面,环境学院张延荣教授作了题为“Electrically assisting gas phase photocatalytic technique”的报告,龚建宇副教授作了题为“Influence of yolk-shell Au@TiO2 structure indu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s remediation of gaseous pollutant”的报告。圣大Irina Zvereva教授作了题为“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based on layered oxide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plant biomass derivatives”的报告,Ivan Rodionov教授介绍了“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odel organic pollutants over suspended and immobilized TiO2”。在多孔材料方面,圣大Marina Shelyapina教授作了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zeolites with hierarchical porosity: Combined adsorption, spectroscopic, microscopic and diffraction techniques”的报告。在纳米传感材料方面,环境学院胡敬平教授作了题为“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of heavy metal ions in aqueous environment”的报告。在新型高级氧化技术方面,环境学院谢鹏超副教授作了题为“Activation of peracetic acid by transit metals: A new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for water treatment”的报告。
图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Marina Shelyapina教授线上报告
图 环境学院张延荣教授线上线下报告
最后,双方就未来的联合研讨活动、科研合作及学生交流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Irina Zvereva教授表示,此次研讨会的顺利举行,能够为双方学者提供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展两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环境学院张延荣教授也表示研讨会已圆满结束,希望未来不断扩展环境学科的研讨领域,充分交流双边研究进展,发掘合作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