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划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产教融合育英才 知行贯通启新篇——给排水专业21级本科生毕业实习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04-28 浏览量:

为深化学生专业认知、贯通行业实践、探索技术前沿,环境学院市政工程系吴晓晖老师、任拥政老师、陆谢娟老师、周爱姣老师、罗凡老师、刘正乾老师和王松林老师带队,组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21级本科生赴长三角地区开展为期4天的毕业实习。

本次实习以城市水系统全流程技术与管理为主线,横跨杭州、苏州、湖州三地共9个单位,系统构建“给水处理-污水处理-设备研发-生态修复的完整认知链条。


【实习亮点聚焦】
1.
尖端工艺解锁治水密码

在杭州清泰水厂,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预臭氧+炭砂过滤+微滤膜过滤系统”的深度处理工艺。0.1微米过滤精度的压力式PVDF膜系统与臭氧-活性炭工艺联用,在应对原水水质突变、抵御原水水质污染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经过膜处理的出厂水水质完全符合直饮水标准。同学们系统了解了清泰水厂对水质安全的保障机制。


在苏州高铁新城污水厂,实习团队接触到多功能智慧模块污泥活性倍增(BSDP)系统。该系统通过优化流态和运行参数,实现好氧颗粒污泥在连续流模式下的稳定运行,并通过智能调控加速污泥活性提升,实现氮磷高效去除,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作为国内首个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工艺(AGS-CFR)示范项目,其成功运行为城镇污水厂提标改造、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新路径,推动污水处理行业向智能化、资源化方向升级。


2. 智造设备彰显产业升级

49日、10日两天,实习团队走进联池水务开启实践。

校友池文君介绍了联池水务的一体化净水装置及微阻力管道混合器、涡旋流反应器、横向分流式斜板、免滤头高精度不锈钢滤板等核心创新设备,系统展示了企业的自主研发成果与技术前沿突破。

在长兴生产基地的智能制造车间,全体师生观摩了水厂工艺产品的创新实践:从基础钢板、管材到现代化净水模块的蜕变过程,自动化产线通过激光切割、自动折弯等工艺,精准高效地完成构件预制。

走进水厂环节,实习团队参访了杭州临安龙岗水厂和长兴林城水厂。

通过对龙岗水厂(国内目前最大规模的装配式一体化设备水厂)的实际参观,同学们掌握了装配式一体化设备水厂从研发、标准化生产到智慧化运行的完整路径。这座现代化设备水厂的工艺流程及自控系统的实际运行让同学们对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及装配式水厂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林城水厂三期项目采用一体化净水池,全体师生在此观察了气水反冲洗系统工艺实操场景,同学们对一体化设计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3. 生态智慧重构城市空间

杭州七格污水厂四期项目突破传统地上式污水处理厂布置模式,将污水处理设施全封闭式置于十余米深的地下空间,与地上生态公园形成上园下厂的建设模式。相比前三期地上式设计,其单位处理水量占地面积约减少31%,充分体现了集约化布局、地埋式设计理念。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同学们对污水处理设施与城市生态空间“一体两用”的创新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切实体会到环境友好型设计的实践价值。



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实习团队走进生态修复的智慧——西溪湿地通过疏浚引水等传统工法,配合AI算法追踪生态变化,使水质从劣Ⅴ类跃升至Ⅲ类标准。西溪湿地的智慧化修复体系,为师生展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协同推进的创新范式。

4. 产学贯通点亮职业坐标

411日上午,实习团队来到苏州苏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学习交流。

校友宋灿辉在水处理细分存量市场的价值制造和价值获取方面的分享与行业洞见,帮助同学们构建起从理论知识到行业实践的转化思维,为这段实习画上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注脚。

【结语】

从装配式水厂的模块化革新到人工湿地的生态韧性构建,从智慧中控系统的动态数据到滤池中翻涌的气水激流,这场跨越理论边界的实践探索之旅,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水处理行业高效化、智能化与资源化转型的必然趋势,切身领悟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时代内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碰撞,新一代给排水人正在工程创新与现实需求的双向奔赴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职业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