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国家规划
首页  -  党建园地  -  正文
【十九大学习心得】守住初心,建设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18-07-03 浏览量: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其中,生态文明建设与我们专业息息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可见生态文明在中国发展蓝图中的厚重分量。再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我们就更应该读懂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持久热词的背后,它所饱含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从“经济越发展,环境污染越严重”的库兹涅茨曲线上来看,走入发达国家矩阵的,无不是要经历过生态环境中“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两者之间的失衡。但中国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并非是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行,而是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中国也就有了不同于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的自我反思的能力,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如此。从十八大报告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目标,再到十九大报告中“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改革责任担当,都表达出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鲜明的立场和坚定的态度。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布局,并已经深深嵌入到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

 建设生态文明,要有守住红线的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不能越雷池一步。大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在其中只是作为一个要素的存在。但在发展过程中,人往往“喧宾夺主”,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让环境不堪重负。十九大报告中就指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这把握住了问题导向,也用红线意识保障和呵护住了民生的底线。

建设生态文明,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这番语境,说出了生态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前提,而在这种“波浪向前”的认知态势中,也映照出与时俱进的理念——它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都密不可分。由此可见,生态文明构成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的同频共振,如果没有这种认识,也就很难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抓手与落脚。

 建设生态文明,要有攻坚克难的魄力。曾经,在民生与发展的空间中,留给生态文明的腾挪转身的位置并不多。没有生态文明这个绿色路径,发展前行的道路就只能越走越窄。但逐渐淘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产能,又谈何容易?而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法治环境、协调利益关系等具体切入时,又无不都需要攻坚克难的魄力。这关乎对既得利益的打破,更关乎对未来格局的塑造。

 为其艰难,方显勇毅。建设生态文明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一蹴而就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因为任重道远所以砥砺前行,这样的新征程,需要我们守住初心一往无前,建设一个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