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划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杨家宽教授团队在Water Research上发表文章

发布时间:2019-06-18 浏览量:



20196月,Elsevier旗下期刊Water Research在线发表了我院杨家宽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文章(Guowei Wang, Jiakuan Yang*, Shixiang Gao, Huijie Hou, Keke Xiao, Jingping Hu, Sha Liang, Bingchuan Liu. New insight into the formation of polyhalogenated carbazoles: Aqueous chlorination of residual carbazole under bromide condition in drinking water. Water Research, 2019, 159: 252-261.)。该论文以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汪国威博士后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杨家宽教授为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Water Research作为环境科学与生态领域的顶级国际期刊,2018年公布的最新影响因子为7.051,近5年影响因子7.621。该论文的发表将为促进我校环境科学与生态学ESI优势学科的稳步前进做出贡献。

多卤代咔唑(PHCZs)是一类新型卤代有机污染物。这类物质结构、环境效应与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非常相似,具有生物累积性、环境持久性和类二噁英毒性效应。然而,这类物质来源不明确,难以解释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存在。

通过采集多处自来水样,本研究发现自来水中含有ng/L级别的PHCZs和咔唑,且PHCZs浓度和水中咔唑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提出水体氯化消毒(处理)过程可能是环境中PHCZs的一个重要来源。进一步模拟自来水的氯化消毒(处理)过程,发现在含少量溴离子的水体中的咔唑能够转化成包含一、二、三和四个卤素原子取代的26PHCZs同系物。这些卤素存在于咔唑环上的优先位次顺序依次为3-6-1-8-4-5-2-7号位,这与计算所得的福井指数(f(-1))由大到小的顺序一致,表明氯化消毒(处理)中卤素对咔唑的亲电取代是形成PHCZs的重要反应过程。这一取代过程被咔唑9号位N元素的供电效应加强,使得PHCZs的形成在环境温度条件下变得容易进行。

氯化消毒(处理)已被普遍使用近百年,本研究表明氯化消毒(处理)过程可能是环境中PHCZs的重要来源,这为解释环境PHCZs存在提供新见解。同时,在自来水中检出PHCZs也提醒人们,这类物质的环境甚至人体健康风险需要得到重视。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3135419303963



杨家宽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C03B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040175107816251404106),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NCET-10-0392),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13046A),湖北省科技创新专项重大项目(2016ACA163)等,新获批的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11006042018YFC1900105)将继续在固废资源化高值化利用及污染控制方面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