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环境科学与生态学ESI领域A类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线发表了我院绿色环境修复团队的研究成果(Synergistic effect of floatable hydroxyapatite-modified biochar adsorption and low-level CaCl2 leaching on Cd removal from paddy soil.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2, 807: 150872)。该论文以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博士生石瑶为论文第一作者,陈静教授和王琳玲教授为通讯作者。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ESI学科领域顶级国际期刊,2020年最新公布影响因子为7.963。上述论文的发表将为促进我校环境科学与生态学ESI优势学科的稳步前进做出贡献。
可回收生物炭联合化学淋洗能有效实现农田土壤中Cd减量化。生物炭回收过程中通常会吸附去除高Cd含量的黏粒(颗粒态Cd),而该过程对土壤的性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可漂浮羟基磷灰石改性生物炭(HBC)协同低浓度CaCl2(1 mM)能去除土壤中46.5%的总Cd和37.9%的有效态Cd。HBC吸附去除CaCl2作用下释放到土壤间隙水中的溶解态Cd,能弥补田间排水不彻底的缺点,降低间隙水中活性态Cd浓度,降低水稻富集Cd的风险。此外,DLVO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计算表明,1 mM CaCl2能降低黏粒与HBC间的作用能,从而促进颗粒态Cd的富集在HBC表面的富集。HBC吸附溶解态Cd和颗粒态Cd作用去除的Cd,占农田土壤中Cd去除总量的70%,另外30%由排水作用贡献。由于部分HBC残留在土壤中,土壤的黏粒含量保持在25.3%,土壤肥力和理化性质改良。该研究为农田土壤修复提供了一种可漂浮生物炭协同低浓度CaCl2的方法。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1.150872
王琳玲、陈静团队长期致力于污染土壤修复及固废处置技术研究,在多项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的支持下,针对采矿、冶炼、化工、养殖等造成的重金属或有机污染土壤和固废,开展了场地污染土壤修复、农田污染减量和恢复、固废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研究,开发了系列稳定/固定、化学淋洗、氧化/还原、微波处理和电动力学修复等新技术、新药剂和新设备,并用于工程实践。相关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五项,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期刊论文两百余篇,参与编制国家及地方标准5项,主编、参编教材各1部,参编英文专著3部,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经验,具备环境修复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和工程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