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杨亮,共青团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杨家宽教授团队硕士生,导师梁莎副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积极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助理和班级宣传委员,热心服务集体;参与申请发明专利1项,英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武汉市排水公司中试项目等,科研与实践并重。荣获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一、家风传承,志存高远
奶奶的光荣在党50年荣誉徽章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外求学多年,耳边总能响起刚上大学时奶奶对我说的话。奶奶是一个没有上过学的人,她常说自己就是因为没有上过学,才会嫁到我们家来。这自然是一句玩笑话,她和我爷爷有着让我艳羡的爱情故事。我们上一代是因为家里生活水平受限,大家只能上到小学,所以她特别重视我们这一代的学习教育,总是语重心长地要我们学好本领,去更广阔的世界发挥自己。她也是一位无私的人,在文明村规划期间,她总是强调要让子孙后代过得更好,号召大家适当舍弃部分个人利益并以身作则。她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什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的品质是值得我终生学习的。在她的影响下,我从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端正自身行为准则。疫情在家期间,我家作为党员中心户,在主动完成相应的隔离工作后,我也积极参与到村委会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负责管控进出村庄的人员。今年7月,奶奶在获得自己的荣誉徽章后,第一时间通知了我,我能从她的话语中感受到那份喜悦与自豪,我也以此为荣,也明白自己需要更加努力。
二、脚踏实地,实践创新
武汉市北湖污水处理厂取样
硕士期间,积极加强专业课知识学习,各科加权成绩89.73,专业排名第三,获得学业奖学金、校三好研究生等荣誉。作为固废资源化课题组的一员,我们的目标是将大家不要的废弃物转化为资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无废城市建设提供行动方案。先后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废气除臭技术研发及应用”、武汉市排水公司中试项目“剩余污泥深度脱水研究”、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污染水体原位修复及污泥减量化研发”等,积极投入到项目的实验研究和现场中试中,已顺利结题。目前主要在研中南市政-华中科技大学联合项目“东莞市污水厂污泥原位减量及磷资源化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污泥热解磷回收新方法中蓝铁矿结晶分离及同步生物炭成孔机制研究”。期间参与申请发明专利一项,英文核心论文三篇,累计影响因子达28。作为一名研究生,实践创新永远是主题,我也始终牢记:我们不仅要把论文写在期刊杂志上,更要把它写在祖国大地上。
三、热爱生活,与人友善
手工作品和学校趣味运动会与导师、同学合影
我兴趣广泛,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热爱。平时喜欢运动,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校园春季长跑、荧光夜跑、趣味运动会、乒乓球大赛等;也喜欢同课题组同学、老师一起打乒乓球、羽毛球,促进师生间进一步沟通交流。在自己的闲暇时光也喜欢做手工:超轻黏土、海洋瓶、沙画、筷子Diy等,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也积极参与过学校的Diy大赛和创意集市等活动,作品得到大家好评和喜爱。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让我从中受益颇多,让自己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有更多的激情和活力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各项活动,也结识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全面锻炼并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在实验室,也积极维护实验室卫生和安全,主动排查一些潜在危险,并协助和指导同课题组同学,带领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本科生毕业设计,顺利完成相应的实验内容和答辩结题。
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将加倍努力、扬长避短,化成绩和荣誉为动力,不断地提高自己,争取全面发展、再创佳绩。同时,作为一个环境人,为祖国绿水青山不懈奋斗也是我持之以恒的目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