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的生物修复
——新加坡国立大学何建中教授学术报告
2017年3月27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何建中教授受邀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交流访问,并在东十二教学楼104教室为全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主题为“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的生物修复”。环境学院市政工程系老师、市政工程研究生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生聆听了该学术报告。
![7%])8HPZT5KK98PU2F~JCCI.jpg 7%])8HPZT5KK98PU2F~JCCI.jpg](/__local/5/78/50/04625F512C9DF1C2F972BEA6185_E2C05D50_6696.jpg?e=.jpg)
何建中教授,Nature论文作者,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博士,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微生物功能菌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已发表论文60多篇,被引用超过1800多次。目前是the Journal of Scientific Reports, the ISME Journal, and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的编委会成员。
何教授首先介绍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 (PCBs)应用、来源、排放及其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的危害。通过十多年的长期研究,何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发现,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培养和驯化专属的PCB专属功能菌群,能够有效地降解去除土壤及地下水中的持续存在的微量PCB、TCE等氯类有机污染物,在现场试验中也取得了良好的去除效果,具有极其光明的应用前景。另外,在四氯乙烯存在条件下培养的脱氯菌,可以在一周内快速高效的降解去除厌氧环境介质中的PCBs和TCE等氯化物,远快于此前研究中PCBs几个月至几年的降解周期。应用DGGE测序以及q-PCR技术,何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从脱氯菌群中成功地培养并鉴定了三种降解PCB的功能基因。该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微生物降解多氯联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互动环节中,老师和同学们积极提问,何建中教授详细地解答了老师和同学们关于微生物菌培养与科研经验方面的问题,同时,何教授向我院师生介绍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及环境工程系的相关情况,并表达了想与我院师生交流访问及联合合作的愿望。何建中教授此行带来了微生物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前沿报告,对推动我校环境学科研究以及国际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