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远收,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市政工程(含给排水等)2022级硕士研究生,师从姜薇老师,研究方向为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两项,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和《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发表SCI期刊论文两篇。荣获2024年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国家奖学金。
一、深耕固废资源化,科研路上的坚持与突破
姜远收始终秉持着对科研的热爱和执着,专注于固废处置与资源化的前沿研究。他深知固废资源化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姜薇老师的指导下,他积极参与多个科研项目,通过系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深入探索固废资源化的高效途径。
在科研过程中,姜远收遇到了诸多难题,使用中试厌氧消化罐进行了约为一年的半连续实验,需要每天进出料。实验周期长,强度大。面对科研实验,他不仅没有抱怨,反而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此外,针对实验数据的异常,他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与导师和同门之间深入讨论,逐步攻克难题。他坚信,科研不仅是对知识的探索,更是对自我的磨砺。
二、实践赋能,从理论到行动的蜕变
姜远收深知,科研的价值不仅在于理论的探索,更在于将所学应用于实际,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因此,他积极投身于各类实践项目,努力在实践中寻找科研的灵感和方向。
在硕士阶段,他深入调研了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置的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和与一线工作人员的交流,他发现,尽管技术不断进步,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挑战,例如资源回收率低、处理成本高等问题。这些发现让他意识到,科研不能脱离实际,只有深入了解现实需求,才能真正推动技术的进步。
此外,针对厌氧消化中的消化残余物回流进行了深入研究。他通过实验验证和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源化利用方法,沼液和沼渣的回流提高了厌氧消化在高负荷条件下的稳定运行。这不仅“变废为宝”,提高了资源回收率,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降低了沼液难处理的问题。
三、个人感悟与未来展望
姜远收常说,科研就像一场充满未知的探险,过程虽充满挑战,但每一次突破都带来无尽的成就感。在硕士阶段的科研旅程中,他深刻体会到,科研不仅是对知识的探索,更是对自我的磨砺。
他总结了自己的科研心得:“明确目标是方向,脚踏实地是基石,勇于创新是动力。”首先,明确目标让他在复杂的科研环境中始终保持专注,不被外界干扰。其次,脚踏实地让他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问题。最后,勇于创新让他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径。
展望未来,姜远收计划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他深知,固废处置与资源化不仅是环境科学的重要课题,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推动我国固废资源化进程贡献更多力量。